学院首页 | 怀念旧版

媒体电子信息
媒体电子信息

《江城日报》大篇幅报道我院45年办学路

日期:2010-01-05 作者: 点击:[]

《江城日报》大篇幅报道我院45年办学路

2009年12月31日,《江城日报》12版以《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为题对学院45年办学历程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5年办学路

巍巍长白,积淀了深厚的东北文化,砥砺着电子信息人的傲然品格;滔滔松水,流淌着灿烂的北国文明,跳动着电子信息学院奋进的乐章---

在“北国明珠”吉林省吉林市,有一所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己任,以为共和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使命的高职院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64年,时称“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又名“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简称“黄金学校”),1970年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 2002年独立升格为教育部备案、吉林省教育厅直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建立分校“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冶金学院”,2007年学院成功购置原吉林幼儿师范学校,建立东校区。2009年在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建立北校区。

45年来,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犹如一颗明星,为魅力江城增添无穷魅力:

吉林省第一家全国高职高专评估优秀学校;

吉林省第一家被教育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院校;

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国冶金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

吉林省第一家拥有电气智能应用工程师培养基地的院校;

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在建国60周年之际,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捧着45年来的累累硕果向祖国母亲献礼。

把握时代脉搏,打造特色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升格后,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打造专业特色鲜明、师资实践能力较强、实习实训条件充分、就业有保障、学生有作为的品牌专业。一方面作为 “中国冶金职教学会理事长单位”,继续保留“冶金技术”等传统的优势专业,成为吉林省唯一一家培养冶金类人才的高职院校,为吉林省特色产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另一方面,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增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涉外旅游、应用韩语等30余个专业。现已建成以冶金为特色,以自动化、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群为主体,以制造、材料、资源类相关专业群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格局。专业数量由升格初的12个发展到现在的48个。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冶金技术、涉外旅游、计算机网络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四个专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

适应教学特色,塑造“双师型”教师。近几年该院引进了一批厂矿企业的总工程师和技术能手,成为学院的专业带头人和实践指导教师。关健教授,该院电气工程系主任,省教学名师。他原是吉林冶金机电设备制造厂的副总工程师,其主持研制的多项工业产品累计应用产值达976万元。1997年,调入学院后积极开展产、学、研工作,主持完成的中钢吉林炭素集团混捏自动化生产线、中粮集团黑龙江肇东粮食酒精生产线自动输料系统等多项横向产业化项目,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产值达240余万元。他主持建设的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是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连续两年获得中央财政拔款380万元;他主编的《电子CAD技术》是国家高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第六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主讲的电子CAD技术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关教授带领的自动化类专业团队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该院像关键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有8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一半。

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学院将“尚德励志、精技强能”作为校训,坚持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精简合并理论课程,拿出一半以上学时让学生上操作台,学生最后一学期还要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把实验室建成教学工厂,先后建成电气智能、过程控制技术和电气技术及工艺、机床电气判故等78个校内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冶金实训基地等两个实训基地被确定为国家建设的实训基地。并在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吉林通钢集团、长春客车厂等国内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54个校外实训基地。

精神成人,德育为先。45年的办学历史,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吉林省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靠的就是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学院升格之初召开了第一届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特色鲜明地将“精神成人、技能成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其中把“精神成人”放在首位,并结合高职生的特点确定了五项具体目标。一是乐观向上的状态;二是成才的信心;三是诚信的品质;四是团队意识;五是社会责任感。

为促进高职生健康发展,学院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树立了“健康心理、快乐成才”的理念,做到心理普查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社团建设与心理活动相结合、三级预警与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大力倡导 “爱”字当头的“爱、严、细、实”的辅导员工作作风建设。通过制定辅导员考评制度、管理制度,开展学生工作人员培训等,促进学生工作人员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2004年7月学院在通化钢铁集团成立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冶金学院,直接为企业一线服务,实现了“把学校办到企业”的梦想。2005年7月,沈阳东鹏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投资80多万元在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华为3COM网络学院,毕业生双方共同考核合格后,即可进入华为网络工作。2006年与大连市IT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2007年9月,通钢集团吉林钢铁公司新聘用的122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校进行岗前培训。2008年1月为来自中油吉林化建的52名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2008年与辽宁万华集团、吉林天池矿业有限公司建立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11月,来自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区管委会、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育局、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连浪漫国际旅行社等58家与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汇聚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吉林省北方旅游职业技术教育集团,这是我省首家旅游职教集团,为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与行业资源的整合,搭建了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坚实平台。2009年12月,该院在吉阳恒基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大唐洮南风电公司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并开展新能源方面人才的联合培养。几年来,学院围绕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共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农民工千余人。

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基地建设,现形成以东北三省为中心,依托冶金企业和装备制造业,建立冶金、机电、材料等专业的就业基地;以北京为中心,辐射环渤海经济区建立计算机、工商管理、物流、应用电子等专业的就业基地的良好局面。

学院高职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一年前,长春客车厂原计划招收20名毕业生,面试后招收200人,在原来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来学院预招聘328名2010届毕业生;材料及资源系毕业生均提前一年签约,供求比达到1:4;长白山旅游局指定,风景区导游由该院旅游系毕业生担任;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仍然不十分景气的2009年,仍然有1900余名2010届的毕业生提前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被吉林省政府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为“交给每位学生一把开启就业之门的钥匙”,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批准的鉴定工种达到51个,学生持证率超过80%。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能够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一定能够在美丽富饶的东北打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旗舰!

上一条:多家媒体对我院近期新闻进行报道